文章出處:法律法規 網責任編輯: 醫療器械全球注冊服務/體系認證/臨床試驗代理-瑞恩尼咨詢 閱讀量:359 發表時間:2024-04-10
1適用范圍
適用于無塵車間沉降菌,浮游菌工作臺面,工人手的微生物檢測工作。
2定義
2.1浮游菌:懸浮在空氣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,使用專.用的儀器,通過專門的培養基,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繁殖到可見的菌活數。
2.2沉降菌:空氣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,通過專門的培養基,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繁殖到可見的菌活數。
2.3CFU:菌落形成單位colony-formingunit。
3測試方法
3.1試劑/培養基的配制
3.1.1根據采樣數量,按規定要求配制好0.9%生理鹽水和大豆酪蛋白瓊脂培養基,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分裝到三角瓶中膠塞密封并用白紙包好;用移液管分裝0.9%生理鹽水10ml至試管中膠塞密封并用白紙包好,將相應數量移液管,棉拭子包好;將平皿放入不銹鋼消.毒筒中,所有物品經121℃高壓蒸氣滅.菌15min;
3.1.2滅.菌結束后部分培養基倒平皿,將用于檢測浮游菌、沉降菌,如非當日使用需在2~8℃低溫保存。將部分培養基置于45±5℃的恒溫水浴中,生理鹽水管待冷卻后可到無塵車間進行采樣;
3.2沉降菌采樣步驟如下:
3.2.1將培養基凝固了的培養皿按采樣位置作好標記;
3.2.2布置采樣點時,應盡量避開塵粒較集中的回風口;
3.2.3將培養皿放置在離地0.8~1.5m左右的工作臺面上,揭開培養皿蓋子,使培養基暴露在空氣中采樣30min;
3.2.4全部采樣結束后,將培養皿蓋上并倒置。
3.2.5培養皿在用于檢測時,為避免培養皿運輸或搬動過程造成的影響,應同時進行陰性對照試驗,每次或每個區域取1個對照皿,與采樣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樣,然后與采樣后的培養皿一起放入培養箱內培養,結果應無菌落生長。
3.3浮游菌采樣步驟如下:
3.3.1采樣前,先用消.毒劑消.毒采樣器的頂蓋,轉盤及罩子的內外面;
3.3.2開啟浮游菌采樣器,使儀器中的殘余消.毒劑蒸發,時間不少于5min,并檢查流量并根據采樣量調整設定采樣參數,每個采樣點采樣不少于500L;
3.3.3布置采樣點時,采樣點位置應離地0.8~1.5m左右,送風口測點位置應離開送風面30cm左右;
3.3.4用消.毒劑對手進行消.毒后,將培養皿放入轉盤內,蓋上多孔取樣頭蓋子,揭開保護蓋,開啟浮游菌采樣器進行采樣;
3.3.5采樣結束后,對已采樣的培養皿作上標記;
3.3.6全部采樣結束后,用消.毒劑輕輕噴射儀器內罩子的內壁和轉盤;
3.3.7培養皿在用于檢測時,為避免培養皿運輸或搬動過程造成的影響,應同時進行陰性對照試驗,每次或每個區域取1個對照皿,與采樣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樣,然后與采樣后的培養皿一起放入培養箱內培養,結果應無菌落生長。
3.4工人手微生物采樣按以下步驟進行:
3.4.1將滅.菌生理鹽水管作好標記;
3.4.2用消.毒劑對手進行消.毒,取出滅.菌棉拭子,打開滅.菌生理鹽水管塞子,將棉拭子浸入滅.菌生理鹽中,待棉拭子濕透后,在試管壁上輕壓數下,除.去過多的水分;
3.4.3要求被檢人五指并攏,將浸有滅.菌生理鹽水的棉拭子在手上來回涂擦10次,將整個手掌面積涂抹到;
3.4.4將棉拭子與手接觸的部份去掉,棉拭子頭掉入滅.菌生理鹽水管中,送檢;
3.4.5每對一個采樣點采樣結束后,應用消.毒劑對手剪鉗和手進行消.毒。
3.4.6采樣結束后,另取一根棉拭子,將與手接觸部分去掉,棉拭子頭掉入滅.菌生理鹽水管中作陰性對照。
3.5工作臺面微生物采樣按以下步驟進行:
3.5.1先將滅.菌生理鹽水管標記好標記號,與所取的工人手相對應;
3.5.2實驗員帶上無菌手套,用消.毒劑將手,定位架進行消.毒,必要時用酒精燈燒灼定位架,加速酒精揮發;
3.5.3選定采樣位置,固定好定位架;
3.5.4取出滅.菌棉拭子,打開滅.菌生理鹽水管塞子,將棉拭子浸入滅.菌生理鹽中,待棉拭子濕透后,在試管壁上輕壓數下,去.除過多的水分;
3.5.5用棉拭子在定位架內來回涂抹10次;
3.5.6將棉拭子與手接觸的部份去.除,棉拭子頭掉入滅.菌生理鹽水管中,送檢;
3.5.7每一個采樣點采樣結束后,應用消.毒劑對手,定位架和剪鉗進行消.毒。
采樣結束后,另取一根棉拭子,將與手接觸部分去.除,棉拭子頭掉入滅.菌生理鹽水管中作陰性對照。
3.6采樣后的微生物檢測
3.6.1以培養皿采樣的,將培養皿倒置,于34±1℃培養24~48小時,計數;
以采樣管采樣的,將采樣管在超聲波清洗機超聲5min,混勻后在潔凈工作臺上將已稀釋成10倍數濃度的稀釋液;用已滅.菌的移液管吸取1ml稀釋液注入無菌平皿中,立即傾注培養基、混勻、凝固,每個稀釋度傾注2塊平板,倒置34±1℃培養24~48小時,計數;
3.7結果判定
3.7.1工作臺面菌量應≦10cfu/cm2(即≦250cfu/25cm2);
3.7.2工人手菌量應≦300cfu/hand;
3.7.3沉降菌數100000級應≦10個/皿;
浮游菌濃度100000級應≦500個/m3(≦125個/250L);